跳到主要內容

Morgan Stanley 成為全日本最大飯店業者?

據《日經新聞》 13日報導,美國大型證券交易公司 Morgan Stanley(MS-US;摩根士丹利)預計一次收購All Nippon Airways Co. (9202-JP;全日本航空)旗下的13 家日本旅館。此項交易總值約是2800億日元,將會是日本房地產史上最大金額的一筆交易。Morgan Stanley打敗其他有意出價的海內外房地產基金與公司,贏得交易,而全日空將會在今(13)日正式宣布消息。

日本經濟復甦,吸引了許多外資進駐,錦上添花地再度刺激房地產市場。

雙方交易中,Morgan Stanley將會收購全日空的旗鑑旅館ANA Intercontinental Tokyo hotel (東京全日空飯店) 和位於沖繩的Manza Beach Hotel & Resort (萬座海濱飯店)等13家飯店。之前日本最大的房地產交易是當地最大私人房地產 基金 DaVinci Advisors KK在去年秋季以約2000億日元買下位於東京丸之內商業區的地標 Pacific Century Place 商業大廈。Morgan Stanley已向Sapporo Holdings Ltd. (2501-JP;札幌控股) 買下Westin Tokyo飯店和其他物業;加上這筆最新談成的交易,Morgan Stanley會是日本最大的旅館經營者。

上述新聞引用自 鉅亨網 Morgan Stanley以2800億日元收購全日空飯店 成最大旅館經營者

這像極了一個廚師拿菜刀要幫你剪頭髮. 說不通嘛! 讓我想起Kostolany在書中曾提到的一段法郎投機故事. 故事大意是一群外匯投機客集合大量金錢, 放空法郎, 用貸款的方式瘋狂地買進無數法郎資產, 香檳酒, 工廠, 古董, 只要是以法郎計價的東西, 全部買進! 再寄望日後以貶值後的法郎償還所有債務. 故事的結局是, 法郎在數日內回升至投機前的價格, 這法郎貶值的戲碼最後也以悲劇收場.

對照今日, 資金成本極低的日圓當然是現今全球資產上漲的推手之一. 再加以不願升值的日圓, 有能力的財團當然是傾全力地借入日圓, 希望利差, 匯差兩頭賺. 簡而言之, Morgan Stanley 買下全日空飯店, 其實是對日本房地產的投機. 土再挖深一點, 原來底下是對日圓貶值的投機.

但日圓真的會貶值嗎? 說穿了, 沒有人知道. 金錢遊戲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不是上就是下, 上下的機率是均等的. 沒到發生的時候是沒個準的.

有人認真地想過為何日本外銷業大量賣出產品進佔他國市場時, 卻罕見地, 沒人對其日圓不升值沒有意見嗎? 尤其是日本汽車產業, toyota 已把GM, Ford打趴了, 美國國會議員口口聲聲說, 低估的日圓相對是在補貼日本汽車業, 但最近的G7似乎不把日圓匯價當成討論重心? 最可能的說法, 當然是這些人都從日圓賺走了大把鈔票, 誰會要它升值呢? 只有美國失業的汽車工人吧. 我想.

但這遊戲有趣的地方就是誰知道接下來是122? 還是113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今天當了一天的豬頭

好久沒有寫, 就要來一篇自幹文.. 早上空出黃金在1776.. 盤中看到已出現10美元以上的獲利. 當下, 心裡明白以短波段的操作要看到10美元的獲利是不太容易的. 但交易系統並沒有給出現平倉訊號, 心中一直掙扎著要不要出場這件事... 結果, 想當然, 會有這文一定是要自宮一下.. 很豬頭的是, 交易的目的是要獲利, 而不只是維持系統的正確性.. 但今天一整天都是在反其道而行. 沒想清楚只是把責任推給系統而已. 這樣是對的嗎?? 我要好好面對這問題.

交易系統的重大突破, "賠多少錢"?

近半年來一直在摸索一套在盤勢轉折時的交易系統. 在昨晚之前, 這交易系統以過去三個月的英磅日K, 共出現了16次的進場訊號. 其中, 有4次失敗, 12次成功. 換言之, 有75%的勝率. 已可說是驚人的準確了, 但我認為仍然不夠, 因為每次的停損仍會吃掉其它次成功的獲利, 這樣下來, 其實帳戶裡的數字實際上並不會增加多少, 而且要是有個萬一, 進出場點不如想像的話(如,快市, 外滙市場是經常發生的), 吃掉一個月或整季的努力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 我一直思索著如何才能再提高此交易系統的勝率, 但百思仍不得其解. 一直無法取得我所想要的突破. 直到前晚, 睡不著的反覆思考, 才驚覺我的交易中有一個無法動搖的基礎, 卻是我無法突破的唯一障礙, 那就是我都以"賺多少錢"為前提, 我發現我大錯特錯. 雖然, 我對盤勢有著連自己都感到驚訝的領悟力, 但我的交易一直無法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很顯然的是在此一點上. 這樣說並不是指我是個隨性進出的交易者, 相反的, 我明確貫徹交易系統. 那就是在下單前我必定清楚的定義, 進場點, 出場點及停損點. 而其中, 最重要的點可能和一般人想的不太一樣, 我的想法是停損點最為重要. 其中的道理要交易者自行思考或體驗出來, 才能真確的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涵. 而"賺多少錢"的前提卻明顯的影響到停損點的設置. 其實此交易系統中原本即點出了最佳停損. 但因為上述前提而使用我愛用的停損參考, 忽略了原本的最佳停損點. 經過昨晚的徹底悟透後, 全部的難題瞬間豁然開朗. 使得此交易系統馬上由4次失敗, 12次成功變成2次失敗, 14次成功, 87.5的勝率. 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差別和勝利. 而關鍵就在於觀念的徹底轉變. "賠多少錢"才是正確的交易系統基礎. 怎麼說呢? 明天再說.

有關美國未來的不負責猜想

最近腦袋中一直有個想法在盤旋:美國即將轉變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甚至在未來有機會成為淨出口國,這意謂著什麼? 一個能源消耗世界第一,拿自己印的鈔票付款買入石油,進而為保護能源供應無虞,不惜以國家利益之名四處征戰的國家。突然之間想通了。自己在自家院子裡挖,不再向別人家買油,過去那種財大氣粗的行為要收斂一點了。這表示什麼?這表示美國的想法改變了。為什麼會變?我不清楚也無法明白,只能隠隠約約地猜測,”美國的問題真的大條了!”。 一般而言,想法的變化通常會反應在隨之而來的作法上。所以,以下是我的不負責猜想: 1 既然石油自己挖,那就不太需要到處去張牙舞爪。因此,對美國本土以外的區域,控制慾會降低,非到必要不會去管人家家內事。這樣一來,軍事開銷就可以省下來。 2 既然石油自己挖,也就不太需要付別人太多錢。美國的利率和匯率政策非常有可能來個大轉彎,美元的走勢也許會有不同以往的發展。這對滿褲袋都是美元或者拿美元作生意的其它國家來說,結局是好是壞很難料。 3 美國會試著重拾製造業。一個國家那麼大,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白領的。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美國自己要改變使用能源的習慣,和揮豁能源的態度。要不然石油再多也不夠用。 我不是經濟學家也沒空作數據研究,但我會睜大眼睛看著事情的發展。 相關報導: 美國有望5年內成為第一大產油國 -紐約時報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