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的新聞媒體來說,整個8月就像是個阿扁特輯,就算全天24小時放送也不嫌多。但如果你的視線有稍稍關心一下世界經濟,就會發現原來所有有標價的東西都在回檔,我指的是能源、礦物、大宗物資、股市、房價等。如果再細心一點,就更會發現跑最凶的其實是外幣。
英磅兌美元在整個8月從1.9850左右跌到1.8150左右,約莫跌了有1700點,自從1994年以來沒有過在一個月之內有這樣的跌幅。而歐元兌美元在整個8月從1.5630左右跌到1.4570左右,約莫跌了1060點,而前次有1000點以上跌幅的只有1997年1月可與之相比。而日元在上個月卻像置身事外一般在110.65~107.27間上上下下。這不是很怪嗎?歐洲跌翻了而亞洲卻沒事。


顯而易見地,錢在逃離歐洲。至於錢為何要逃離歐洲,答案可以有很多,只是無法確定哪一個是真的。
一是老掉牙的經濟不佳,數據不如預期。但為何是在這個時點?
二是有新聞報導歐美央行聯手拉抬美元。for what?這我無法給出一個理由,現在拉抬美元對誰有好處?就算如此,僅憑歐美央行就有這能力造成如此大的波動?這也無法證實。
三是戰爭。對照近來在中東及前蘇聯地區的戰事看來,敏感的金融投資行業應是嗅到了一點異味才可能不計代價的跑路。錢是不會待在戰爭風險高的地方,這和外資不會砸大錢在台灣是一樣的道理,縱使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是如此突出。
以色列、伊朗、蘇俄、喬治亞、北約這些角色太多太複雜了,稍有不慎馬上就是一場大戰,而這之中又牽扯了核武、能源、種族這些個重大的問題,發生大戰的風險實在太高了。就算我不是身處在那,都能有所感受。這從美國一反常態的"縱容"俄羅斯的侵入行為就可明白美國也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這跟小兒科的伊拉克戰爭是不一樣的。以下是一段引文,引用自鉅亨網。
至於真有大戰時,投資部位該如何?以下是一點拙見,但只有在世界沒有被毀滅的前提下才有參考價值。
一 能源會吃緊。
二 傳統上會買入美元和黃金避險,但美元還有價值嗎?改成人民幣如何?
三 股市得以上漲。這是各大教科書寫的,理由是"終於開戰了,還有什麼事比戰爭更糟呢?"
英磅兌美元在整個8月從1.9850左右跌到1.8150左右,約莫跌了有1700點,自從1994年以來沒有過在一個月之內有這樣的跌幅。而歐元兌美元在整個8月從1.5630左右跌到1.4570左右,約莫跌了1060點,而前次有1000點以上跌幅的只有1997年1月可與之相比。而日元在上個月卻像置身事外一般在110.65~107.27間上上下下。這不是很怪嗎?歐洲跌翻了而亞洲卻沒事。


顯而易見地,錢在逃離歐洲。至於錢為何要逃離歐洲,答案可以有很多,只是無法確定哪一個是真的。
一是老掉牙的經濟不佳,數據不如預期。但為何是在這個時點?
二是有新聞報導歐美央行聯手拉抬美元。for what?這我無法給出一個理由,現在拉抬美元對誰有好處?就算如此,僅憑歐美央行就有這能力造成如此大的波動?這也無法證實。
三是戰爭。對照近來在中東及前蘇聯地區的戰事看來,敏感的金融投資行業應是嗅到了一點異味才可能不計代價的跑路。錢是不會待在戰爭風險高的地方,這和外資不會砸大錢在台灣是一樣的道理,縱使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是如此突出。
以色列、伊朗、蘇俄、喬治亞、北約這些角色太多太複雜了,稍有不慎馬上就是一場大戰,而這之中又牽扯了核武、能源、種族這些個重大的問題,發生大戰的風險實在太高了。就算我不是身處在那,都能有所感受。這從美國一反常態的"縱容"俄羅斯的侵入行為就可明白美國也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這跟小兒科的伊拉克戰爭是不一樣的。以下是一段引文,引用自鉅亨網。
美國《華盛頓時報》的報導指出,美國國務院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Daniel Fried日前承認,喬治亞侵犯南奧塞梯是個「錯誤」。他說,不論喬治亞領導人為自己的行為舉出什麼理由辯解,都不能說明該決定是理智的。
至於真有大戰時,投資部位該如何?以下是一點拙見,但只有在世界沒有被毀滅的前提下才有參考價值。
一 能源會吃緊。
二 傳統上會買入美元和黃金避險,但美元還有價值嗎?改成人民幣如何?
三 股市得以上漲。這是各大教科書寫的,理由是"終於開戰了,還有什麼事比戰爭更糟呢?"
留言